坚守瑶寨27载,这对姐妹花点亮乡村孩子的梦想之灯

新闻要闻 2025-09-15 01:53:50 93423

  “老师,坚守姐妹这个笔画我总写不好。瑶寨”瑶族女孩谭凌薇攥着铅笔抬头求助。载对功名利禄网黄冬妹笑着握住她的花点手,在练习本上示范“别”字:“先写上边的亮乡‘口’,再写下边的村孩‘力’,这样字才稳,梦灯跟着老师写。坚守姐妹”隔壁教室,瑶寨黄翠春捧着语文课本,载对和学生围坐在一起讲《花的花点学校》。读到“湿润的亮乡功名利禄网东风走过荒野,在竹林中吹着口笛”时,村孩她停下问道:“大家说说,梦灯东风‘吹着口笛’是坚守姐妹什么样子呀?”……

  9月8日,德保县东凌镇甘必村仁爱小学,这所坐落于瑶族聚居地的山区,瑶族学生占比达87%的乡村小学,正是黄翠春、黄冬妹姐妹俩坚守了27年的教育阵地。

坚守瑶寨27载,这对姐妹花点亮乡村孩子的梦想之灯

  黄冬妹指导学生规范写字。盘京 摄

  教坛家风:两代人的教育传承

  黄氏姐妹的教育初心,源于父母用一辈子铸就的“教坛范本”。她们的父母黄金宜、韦秋月,都是仁爱小学的老教师,从土坯教室到混凝土校舍,他们见证了学校的变迁。“小时候家里总挤着爸妈接来的贫困学生,粮食紧缺时,父母还把苞谷饭省给他们吃。”黄冬妹记得,母亲韦秋月从南宁师范大学毕业后,放弃在城里发展的机会扎根乡村,常叮嘱姐妹俩“学了师范就要服务家乡”。父母的言传身教,在姐妹俩心中埋下了从教的种子。

坚守瑶寨27载,这对姐妹花点亮乡村孩子的梦想之灯

  黄翠春课间给学生们答疑解惑。盘京 摄

  扎根瑶寨:把学生当自家孩子

  1998年,黄冬妹从马安小学实习结束后,带着学生不舍的泪水回到仁爱小学,正式接过父母的教鞭,一干就是10年。2018年,她通过入编考试成为正式教师。妹妹黄翠春在外闯荡8年后,因回乡时看到学校缺老师,毅然返乡教书。2019年,她以全县第一的成绩通过入编考试,成了学生眼里的“全能老师”。

坚守瑶寨27载,这对姐妹花点亮乡村孩子的梦想之灯

  黄翠春主持文艺表演。甘必村仁爱小学供图

  在教学中,姐妹俩拼尽全力:针对瑶族学生的基础差异,开展个性化辅导;组织山歌传唱、体育比赛等文体活动,让校园充满活力。面对“控辍保学”难题,她们更是跑遍了村里的每个家庭。遇到家庭贫困的学生,一边对接帮扶资源纾困,一边讲解教育政策。碰上“重男轻女”的家长,她们就用自身经历现身说法。村民曾想让女儿早日嫁人,黄翠春三次上门劝说“给孩子读书的机会”,如今女孩成绩稳居班级前十。有学生厌学,黄冬妹每天放学后陪他补课、带他参加活动,让孩子从此盼着上学。

坚守瑶寨27载,这对姐妹花点亮乡村孩子的梦想之灯

  组织孩子做小游戏。甘必村仁爱小学供图

  姐妹同心:让校园与观念一起变

  作为学校的骨干力量,黄翠春与黄冬妹分工协作、默契配合,不仅让校园旧貌换新颜,更推动了瑶寨群众的思想发生了深刻转变。曾经“读书无用”“重男轻女”的旧观念逐渐改变,如今村民主动送学、积极参与家校沟通成了常态,开学季总有家长专程到学校致谢。

  多年的付出换来了累累硕果:姐妹俩的抽屉里,“县级优秀教师”“优秀德育工作者”“师德标兵奖”等荣誉证书整齐叠放,每一本都是她们扎根乡村的见证。

  从父母辈的默默奉献,到姐妹俩的接力坚守,他们用实际行动,诠释着对乡村教育的热爱。他们扎根基层、躬耕不辍,既点亮了乡村孩子的梦想之灯,又筑牢了民族团结根基,更让乡村教育的基石愈发坚实。

  (作者:岑秀杯 盘京 林国书)

[ 责编:王文韬 ]
本文地址:http://qionghai.haskj.com/html/82f82899089.html
版权声明
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
全站热门

美联储保持“按兵不动”,何时降息存悬念

韩国特检组提请法院对尹锡悦签发逮捕令

五角大楼称伊朗核计划被推迟一到两年

湾区融合加速 激荡澎湃动能

中国海警舰艇编队9月12日在我钓鱼岛领海巡航
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