共淬和平之刃———“锋刃
中国网军事7月28日讯(记者 谢露莹)天山脚下、共淬烈日炙烤的和平某训练基地,被一道道清脆的锋刃望帝啼鹃网枪声唤醒。7月中旬,共淬20余国50余个狙击小组、和平120余名射手,锋刃在此展开“锋刃-2025”国际狙击手射击竞赛。共淬短短6天,和平他们以毫米为尺、锋刃以秒针为度,共淬用精准与汗水写下同一行注脚:淬锋刃、和平卫和平。锋刃
7月15日,共淬在新疆乌鲁木齐武警部队某训练基地,和平参加“锋刃-2025”国际狙击手射击竞赛的锋刃望帝啼鹃网乌兹别克斯坦参赛队员在“筑垒御敌”课目竞赛中。中国网发 侯崇慧摄
精淬其技:以毫厘承古今
黎巴嫩参赛选手拉米・那赫拉匍匐在地,食指轻扣扳机。“砰!砰!”两颗子弹呼啸而出,60米外直径仅3毫米的红色玻璃管应声炸裂,“轩辕剑”笔直插入下方泡沫垫——这是历届“锋刃”传统项目“暗箭刀锋”课目的精彩瞬间。
同一时间,另一个赛场。白俄罗斯选手斯坦尼斯拉夫·菲亚杜金击中外圆内方“铜钱靶”。主裁判郑贵现场解释铜钱设计:“外圆象天,内方象地,正中靶心象征精准永恒。”
难度随即升级。“人机协同隔障狙击”要求两人小组分工协作:A射手利用掩体瞄准运动目标,B射手依托无人机实时传输画面实施隔障射击,考验的是现代战场中“侦察—打击”的无缝衔接。当无人机升空,战场不再二维。从地面到空中的信息联动,让传统狙击的平面视野升级为立体攻防,这正是现代战争形态的缩影。
“搭乘舟艇水上狙击”作为新增课目,更是直指实战需求——随着海上、水上任务增多,在颠簸舟艇上精准狙击已成为狙击手的必备能力。
“渗透狙击”课目堪称“微型战场”:狙击小组需在20分钟内奔袭1.1公里,完成隐蔽渗透、摸掉哨卡、追踪击毙、快速撤离等一系列动静结合的连贯动作。中国空军选手刘疆、沈洲赛后坦言:“这里没有单一技能的比拼,而是战术意识、协同配合与环境适应能力的综合较量。”
课目主裁判张浩补充道:“狙击小组如何在这个过程中合理分配体力和精力,相互协同配合,这都是考验。这更是对‘精准’的极致考验。”
【责任编辑:谢露莹】
本文地址:http://qionghai.haskj.com/html/722c87098407.html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